联系我们
- 浙江省产品与工程标准化协会
- 联系人:叶女士
- 电话:0571-82359257
- 传真:0571-82359257
- 手机:15158100579
- 地址 :杭州市萧山区金城路288号金地德圣中心15A层
标准试点早谋划,守住底线保平安 ——公共卫生标准化试点影响深远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2020年之初,一场特殊而紧急的考验,不期而至。面对严峻疫情,浙江省沉着应对。2020年1月23日,浙江省是全国第一个启动“一级应急预案”的省份,从政策干预等方面看,这次突发疫情让全国人看到了“浙江速度”,此外,浙江省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更是全国首个分离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的实验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浙江省在本次疫情中展现的强大实力,源自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
早在2018年,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的11项2018年浙江省标准化战略重大试点项目中,便有公共卫生标准化试点项目。项目组由浙江省产品与工程标准化协会、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物品编码中心、杭州市标准化学会、桐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桐庐中医院等单位组成。
(一)科学谋划 标准现行
本次试点形成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特定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公共卫生巡查监督(医药产品追溯)、公共卫生巡查监督(食品安全)、基层健康管理五个领域,覆盖面广、专业性强,有助于公共卫生事业的纵深推进。项目组编制了包含通用基础、服务保障和服务提供三大类的标准体系,收集和研制标准1040项,汇编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防控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共97项。制定了《个人健康信息码 参考模型》等国家标准11项;《传染病防控 人员健康码管理规范》等浙江省地方标准5项,T/ZS 0068-2019《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评价体系》等团体标准9项,以及《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规范》等企业标准2项,总计27项。
(二)聚焦安全 精准防控
1.扩大传染病安全宣教范围。在全省多地进行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防控标准化现场指导,实地指导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病媒生物标准化操作。在台风利奇马灾害来临之际,赴仙居县等地进行疫情处理,指导当地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新冠肺炎期间,通过视频会议、OA系统及现场疫情处置过程中的指导等方式,推广《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监测和防控技术方案》。2.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团体标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评价体系》(T/ZS 0068-2019)在全省2000多家实验室进行推广使用,线上培训实验室人员覆盖面100%,最高迸发人数5万余人,举办的省实验室生物安全网络培训是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及时雨”,培训覆盖范围全省2000多家实验室,在线培训相关人员2596人,基本覆盖省内98家新冠病毒定点检测机构;新冠肺炎期间浙江省130家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实现实验室人员0感染。
疫情期间检查实验室生物安全
3.实现药品安全追溯标准化。医疗产品追溯服务标准实施率达到90%以上,对医疗器械整个生命周期赋予唯一的身份标识,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有利于不良事件的监控和问题器械的召回,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药追溯标准化试点《高风险药品全生命周期精准管控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4.强化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采取检测测定的新方式扎实推进标准化理念,项目组修订的《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指导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杭州站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南方测试中心,解决了农药残留多组分检测色素干扰;提高了实验室检测各种农药残留回收率,达到80-120%;保障了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精密智控”标准保障劳动安全。2020年3月份,以浙江省疾控中心为主的项目组成员,组织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等3浙江省地方标准,以及《疫情风险评估五色地图管理规范》(DB33/T 2243-2020)、《传染病防控人员健康码管理规范》(DB33/T 2242—2020)两项全国首创的“精密智控”标准。“一图一码”有序促进复工复产为全国新冠疫情的防控贡献浙江力量。
2020年6月4日下午14时,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评估专家组,在桐庐召开2018年社会管理重大标准化试点--公共卫生标准化试点验收会,专家组一致同意公共卫生标准化试点以93分的高分通过省级标准化专家组考核验收,取得本次标准化验收项目最高分。

试点验收会现场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刘冀高度肯定公共卫生标准化试点项目组工作成效,表示将大力支持公共卫生标准化建设。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处长罗彬强调需进一步开展体系和相关标准研究,持续满足公共卫生需求,加强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